人在不同人生階段,可能會遇到心理上的困擾。近年來,澳洲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日益提升,各州政府透過「心理健康月」等活動,持續強調心理健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正因如此,及早關注自己與親友的心理狀態,比等到問題惡化後才倉促應對,更為關鍵。
不久前,我們華人服務社的韓裔社區服務發展團隊,於Rhodes舉辦了一場以「關懷照顧者的幸福」為主題的講座,吸引了不少韓裔社區成員參與。筆者也透過夥伴小李,進一步了解活動的內容。
「我們特別邀請行為支持專家兼心理學實習師劉仁尚先生擔任主講,為長期照顧身心障礙家人的照護者,帶來一場實用的分享。劉先生首先介紹了『行為支持』的核心理念,引導大家理解身心障礙者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並鼓勵以新的視角看待這些表現。他強調,與其壓抑行為,不如學會『閱讀行為背後的心聲』,這樣的觀點引發了現場一致的共鳴。」
「講座的另一重點是提醒大家:照顧者本身也承受龐大心理壓力,適時照顧自己同樣重要。劉先生說:『幸福的人,才能帶來更健康的照護。』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每位參與者的心。他進一步分享了實踐幸福的幾項指南,包括良好的溝通技巧、提供心理支持的方法,以及微小改變所帶來的正向力量。同時,他也提出三項具體的建議:寫下心情、愛自己、擁抱當下,並鼓勵照顧者相信:自己並不孤單,而是走在一條彼此扶持的旅程中。」
「講座傳遞了一個深刻訊息:最深層、最持久的照護,始於照顧者對自己的關愛與理解。」她感慨地說:「受韓裔傳統文化中保守觀念及對心理健康的偏見所影響,許多人在面對心理困擾時,往往不願主動尋求協助。然而,只要及早接受專業輔導,並善加利用政府提供的支援資源,往往能有效恢復心理平衡。令人安心的是,澳洲的心理諮詢服務皆受到嚴格的隱私保護,大家可以放心地尋求協助。」

(圖:華人服務社「關懷照顧者的幸福」講座現場,參與者耐心聽取專業建議。)
小李還引述了一段參與者的回饋:「一開始對這類講座感到些許猶豫,但講師提出的問題引發共鳴,讓我們願意分享自身經歷。本以為只有自己面對這些壓力,沒想到大家都有相似的感受,這讓我感到極大的安慰。」
小李最後補充道:「目前澳洲已有不少能以韓語溝通的心理醫療人員。正如我們會為身體健康接種疫苗或服藥治療,心理健康同樣需要及時的關注與專業的介入。」
為讓更多照顧者了解心理健康在照護旅程中的關鍵角色,並體會到情感連結的力量,筆者相信,我社將持續拓展服務,深入多元文化社區,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溫暖的關懷與實質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