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但眼前的李潔香(大家親切地稱她為李姐)雖然已經是87歲了,卻依然精神抖擻、老當益壯;優雅的她、穿着精緻得體,言談大方有親和力。
日前,在艾士菲市政府大樓大廳的咖啡廳裏,李姐給筆者點了一杯香濃的咖啡後開始講起自己的故事:「我1994年就退休了,當時孩子已經在澳洲布里斯本工作了、一年後他移居悉尼後幫我申請了移民,95年我來到悉尼與兒子一家團聚、家就住在好事圍(Hurstville)。」
「因為接送孫子上幼兒園的緣故,我在經常路過的公園裏認識了一些華人服務社的組員,她們邀請我參加了華康的跳舞組,這是我第一次與華人服務社正式結緣。」
「因為孫兒還小需要照顧的原因,我也只能在稍為空閑的時候才能去參加跳舞的活動,但卻非常享受在組裏像大家庭一般的氛圍;直到2016年活動組再次邀請我參加義工團隊時,我就義不容辭、一口答應下來了。」
李姐娓娓道來、思路非常清晰,記憶力也很好。
「從那時開始,我就開始了長達近十年的義工生涯。剛開始是幫忙安排活動現場、準備一下茶水等零碎的工作,之後也參與大家一起跳舞、組員們相處得非常融洽。」
「2017年,服務社決定在艾士菲(Ashfield)開設跳舞組、我們五個組員就從好市圍前往開拓,發展組員、擴展組務,自己也開始涉及做一些小組財務管理的工作。這幾年組員的增長很快、最多時接近百人,說明跳舞組深受當地居民的歡迎。」
李姐回憶道:「小組的財務來源主要是門票的收入、零錢太多,我就想辦法去銀行兌換、方便携帶。從家裏去活動組需要轉火車比較費時、我就會安排好時間提前到達會場、做各種的準備工作。」
當筆者問起她當義工的感受時李姐表示:「當義工的確很有意義,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快樂,我很享受與組員們在一起的快樂、所以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李姐感概地回憶道:「2023年自己曾因做腫瘤手術而在醫院的重病房住了兩個晚上,不少的組員都先後前來探訪、問候安慰,令自己非常受感動;可謂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
「我當義工雖然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卻收穫到了一種真摯的友情。我今年雖然已經87歲了、但依然還有精力與時間,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這時,夥伴Tracy補充說:「李姐年輕時是一名女兵、也是部隊醫院的一名護士長,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啊。」
筆者也想聽聽李姐的故事,於是就請她說說。
提起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李姐娓娓道來:「我初中畢業後就被招生到了部隊醫院學習當護士,畢業後分別在海南島渝林港的海軍基地醫院、廣西軍區303醫院及廣西軍區醫院服役,一共在部隊醫院工作了28年,一直升至醫院内科保健護士長。轉業後在廣西建築總公司政治處工作,直到1994年退休。」
「我先生也是部隊的醫生,也許是家庭的影響、大兒子也選擇了醫生的職業,小兒子則在美國硅谷工作,他們都非常孝順,經常問寒問暖,不時還送一些農場的新鮮鷄蛋過來,叮囑兩老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孫子也懂事乖巧、常常喊着奶奶問好。」
李姐感嘆道:「定居悉尼30年了,我早已把澳洲當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了。身體還健康、兒孫孝順,每周都去活動組參加幾次活動、與組員們跳跳舞、拉拉家常,過的是一種很開心的晚年生活。」
「2023年是最開心的一年,我先後獲得了三個獎項:包括新州年度義工獎、Amy Large Volunteer Award及華人服務社頒發的元老證書。」
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看到李姐開心的樣子、眼前分明是一幅夕陽撒滿大地的「黃昏頌」。
正是:“白衣天使品高潔;
甘當義工更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