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真的是一個人間的天堂啊!」聽着眼前的林棟材大哥這句發自肺腑之言,筆者也被感動了。

林棟材劉惠珊伉儷。
「當我以一名難民的身份踏上澳洲這片土地的時候,政府就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給我安排好住處、提供免費的衣物、還每周發一些錢津貼生活開支,並協助提供工作機會,這種讓我重生的恩情今生難忘啊!」林大哥掩蓋不住内心的激動慨嘆道。
「那你是如何來到澳洲的呢?」筆者的一句提問、打開了林大哥的話匣子:「我出生在越南、在那裏讀書成長,越南是我的故鄉。但隨着越戰和西貢的淪陷、南越易幟,越共政府佔領了這塊土地。政府對當地的工商企業巧取豪奪、强收私人財產,不少人紛紛冒險登上木船、投奔怒海。」
「我在1977年跟隨一群人坐上了一艘木船偷渡,當船駛向公海的時候、我的心裏就非常的明白: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如果不幸被抓回去只能坐牢。但幸虧老天有眼、一路上雖然顛簸卻沒有遇上大風大浪,期間一部發動機發生故障、只能換上備用的機器,經過三天三夜在大海上的漂流,終於可以平安抵達了目的地泰國。」
談起那段死裏逃生的痛苦經歷、林大哥心裏依然心有餘悸:「我是1976年12月19日抵達泰國隨之被安排住進了難民營,新年過後不久、就被聯合國難民組織接收並安排到了澳洲,開啓了另一種新生活。幾個月後,還留在南越的親友就告訴我,他們的很多財產都被北越政府沒收了、每月只發200元的生活費;而我們家族的一間專做急凍海鮮生意的貿易公司和一間工廠也都被政府沒收了。也許是這個讓我們家族傾家蕩產的經歷,在此後的40多年裏、我再也沒有踏足這塊土地一步。」
説到這裏,林大哥卻依然難以平息心裏對這塊曾經生養自己土地的眷念。
這時,林太太(劉惠珊)接過了話題:「我也是從越南(北越)乘坐木船從公海偷渡出來的,那是1978年2月、我們一船人經過三天三夜的漂流去到了馬來西亞,先是住進難民營,5月6日也是被聯合國組織安排來到了澳洲。在悉尼西區的難民營呆了一段時間後就被安排到了當時聚居了不少難民的社區—卡市(Cabramatta);政府對我們這些單身的難民非常照顧、除了安排住處之外還協助我們尋找工作。不久,我就在位於艾士菲(Ashfield)的一間電話厰找到了一份工作,並且一幹就是十年,生活終於逐漸安定下來了。」
珊姐也感觸地說:「來到悉尼之後我開啓了一種新的生活,這一切都是澳洲政府所給予的。剛抵達澳洲時我們所有的衣、食、住、行政府都給提供了,還安排我們到醫院進行免費的體檢、驗眼睛和牙齒,十分的周到,對我們這些難民來説,澳洲真是一個人間的天堂啊。」
筆者聼得出、這每一句話都是發自珊姐的心底,感恩之情洋溢在臉上。
珊姐補充說:「我們當時六個單身的女孩子租住一間獨立屋,除了工作之外、我們在周末也會相約外出遊玩,期間認識了林大哥,後來更結婚、生子組織了家庭。這當然是後話了。剛開始時,那些住在附近鄰居的澳洲人知道我們是來自越南的難民、當年投奔怒海與死神搏鬥才逃出生天來到澳洲的,他們還稱讚我們是『英雄』,常常主動帶我們外出遊玩、熟悉悉尼周圍的環境。我非常感恩澳洲人的善良與包容,感恩這些仁慈的『天使』。」
也許是這顆感恩的心,林大哥與珊姐一直都懷有回饋澳洲的想法。當筆者問起他們當義工的初衷時這對夫婦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我們從2015年開始做義工,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澳洲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家、我們也要給這個社會獻出一份愛心。」
夥伴Tracy插話道:「林大哥夫婦之前在悉尼開華人的雜貨店、一直都非常忙,在25年之中他們先後經營了五個小生意都非常成功,直到2013年因為工作中傷了膝蓋而無奈地把生意連同物業都賣了,在家靜養身體。」
林大哥接過話題補充說:「我和太太都喜歡旅遊、但由於我的腳傷行走不便,於是我們就在所住的社區附近尋找一些文娛活動,機緣巧合之下走進了墾思(Campsie)星期二的活動組、並認識了徐明組長;後來又參加了賓士鎮(Bankstown)的活動組,每個星期參加兩次的活動。太太喜歡跳舞、我則鍾情於畫畫和寫書法,並一直堅持自學了十年,去年我的一幅水墨畫紅梅、還被選中掛在了Riverwood市政廳的社區活動中心大堂,多年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夥伴Tracy讚揚道:「每次活動組搞慶祝活動、都是林大哥夫婦在幫忙佈置會場,他會畫畫、善書法,人又主動熱心、動手能力強,是我們搞活動背後的一大功臣。」
「林大哥為人慷慨大方,經常把書畫作品免費贈送給組員或當地的社區機構,深受大家的喜歡。他還在組裏免費教授繪畫、書法和太極拳,是活動組裏的『文化人』。」

林棟材(中間穿藍色衫者)帶領華興組組員耍太極扇。
林大哥謙遜地表示:「我今年72歲、已經當了十年的義工,非常的開心。不僅是『助人為樂』,還找到了很多知心的新朋友;一對學有所成的兒女都十分支持我們去做義工、回饋社會,我們每周幫忙照顧一下混血兒的外孫、並教一些簡單的中文。當兩天的義工、閑時畫畫、寫字,享受快樂的晚年生活。」 在一旁的林太珊姐則深情地凝視着林大哥,這對從怒海波濤中九死一生走過來的患難夫妻,正沐浴在悉尼初冬的暖陽之下。
聽着這傳奇的故事,筆者平靜的内心也翻起了浪花。僅送上一聯表達敬意:
「棟梁之才當衛國;
惠賢玉珊可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