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好了青年義工文軒(Steven Zhang)在咖啡店採訪,品一口香濃的卡布奇諾(Cappuccino),我們就像是老朋友一樣聊了起來——初次見面的他,敦厚、壯實;樣貌質樸的文軒、講話有條理,會思考、也善於與別人溝通。
當筆者請他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時候,文軒略作思考之後就娓娓道來:「我出生於河北的石家莊,2017年來澳洲先讀預科、再攻讀大學,最初的考慮是報讀心理學專業、因為母親就是一名家庭的心理諮詢師,想學成之後回國可以幫上忙。」

17年,張文軒第一次在悉尼過年。
「但經過了一番了解之後,發現了澳中兩地的教育體系存在很大的區別,所以就轉換了思路,於2018報讀了社工專業,但受疫情的影響、直到2024年才在新南威爾斯大學畢業,獲榮譽學士學位(Honor bachelor)。」

筆者插話道:「那你在澳洲也生活了8年了,有些什麽感悟嗎?」
文軒接着説道:「從剛踏上悉尼那時開始,我就喜歡上這裏了:整潔的街道、溫和的氣候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但卻對整個社會的制度、民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只停留於一些表面的現象層面。自從2022年接觸到華人服務社之後,我利用當義工的機會、逐步走進社區、並深入到民生的底層,才開始真正了解澳洲、不但產生了一種親切感,還慢慢有了一種 」『屬感』。」

「而三年的疫情,除了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之外、也讓我學會了觀察與思考。這裏的政府體制完備、關注民生,雖然社會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市民可以找政府反映,找社工幫忙;澳洲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社會,所以,我希望有更多機會在悉尼學習和了解澳洲社會、政策和相關實踐。」
當談起自己熟悉並熱愛的工作時文軒坦言:「我十分感謝CASS提供的義工與實習機會,使自己在幫助殘疾人照顧生活、定居和長者服務及教來自非英語國家新移民的孩子們英語等領域都獲得了一定的經驗,正是華人服務社這個大家庭的一方沃土滋潤了自己、培養了個人的成長;2024年更獲『年度青年義工』嘉獎提名,感激之心油然而生,讓我更堅定了繼續當好一名社工的初心。」

「社工不僅僅只是一份職業工作,更是社會弱勢群體的一名『傾聽者』,它傳達着社會的一份關懷、傳遞着人間最為溫暖的一種愛—被聽到、被關愛。」
筆者也被文軒這番真摯的話所感染,是的,今天這個世界缺乏的也正是這種真正的「大愛」,而眼前的這位年輕的「傾聽者」也讓我看到人間的一種美德。
接著,文軒耐心地分享着他這些年來的一些心得:他給一名殘障華裔孩子補習英語兩年多,也看到了這個孩子一天天的進步,幫一名癌症病患者免費填表申請政府的有關福利,看到這位患病又不懂英文的長者拿着填好的表格後開心的笑臉、文軒的内心也充滿了喜悅。

文軒坦言,俗話所説的「施比受更有福」、以前我並不能真正理解,直到我當了義工之後、看到了那些弱勢人群在自己的幫助下開心的樣子,我的内心的快樂更是滿滿的—自身價值被認可的滿足感讓自己也充滿了信心。
我社一位在文軒當義工時的夥伴則表示,文軒自2023年2月起加入青年義工服務之後,擔任了我社青少年學習支援計劃的青年輔導老師,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線上輔導和個人支援。
由於他之前有擔任過一年兼職中小學英語私人家教的經驗,所以深受學生的歡迎。這位夥伴評價說:文軒是一位耐心、積極、負責任的義工,他每次上課都準時、並認真傾聽學生的需求。他還參加了我社的青少年橄欖球活動小組,為小組帶來了正能量,令人印象深刻。
得知文軒目前已經正式擔任社工的工作,筆者在祝賀之餘也詢問了他下一步的打算,爽朗的他笑了笑表示:「儘管我工餘的時間不多了,但我其實還是會擔任一些網上輔導學生英語的義務工作,畢竟,還有很多的孩子需要這樣的幫助,我非常願意為他們出一份力。」
沒有華麗的言語、只是一份發自内心的表白,卻讓筆者感受到他的那種真誠;眼前這位年輕人讓筆者增添了更多的好感。
正是:
「文以載道出少年;
軒昂氣宇真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