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澳洲長者,在退休後都選擇加入義工行列,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持續發光發熱,散發出一種更成熟的熱情與活力,展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社會的無私奉獻。
不久前,筆者遇到我們華人服務社社區支援服務部行政主任植嘉敏女士,談起了我社與新南威爾士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支持志願服務」研究報告。
植主任介紹這項研究的緣起:「澳洲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顯示,在老年人社區中,除了英語之外,還有多達260種的語言流行。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長者移民,他們很多不常用英語,但人數增長的速度,已超過了澳洲本土出生說英語的老年人。有研究表明,他們在醫療保健、殘障和高齡護理等方面的需求卻得不到滿足。而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使他們更可能在社會上處於孤立的邊緣。在受新冠疫情、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因素等影響時,他們的處境是更為艱難了。」
「此外,從事志願服務或與其他人一起參與活動,對長者的身心健康有好處。但如何才能讓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長者,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存在着極大的挑戰。作為多元文化社區的一個傑出機構,我社擁有豐富的義工管理經驗,在新州多元文化事務廳的資助下,我們與新南威爾士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從2021年7月起便合作,一同研究我社志願服務體制的運作模式,並探討志願服務對社會孤立和患病者的積極影響。」
在談到具體細節時,植主任表示:「它以我社的十個高齡活動組為研究對象,探討如何開始有志願服務?參與者是誰?進行了哪些活動?志願服務模式的關鍵組成部分和管理結構是什麽?為維持志愿服務我社做了哪些努力?維持和改進志願服務模式需要哪些資源?以及志願者對此的積極反饋等。項目不僅研究和評估了我社現有高齡活動組的運作模式,也談到如何改善多元文化長者的福祉、融入澳洲主流文化生活等方面。」
「發佈會上,新大公佈了具體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我社志願服務性質的變化,志願者模式的管理結構、方法與成果等方面。在報告中也提出了『志願者孵化器』的新概念,即創造出一個友好的環境,讓新來者或邊緣化群體通過一定的培訓和實踐,逐漸作嘗試性的參與,最終成為社區的積極志願者。我社的志願者模式,增强了志願者孵化器的實力,為志願者搭建起通向社會服務的橋梁。」
實際上我社的志願服務深耕已久,筆者祝願此優良的傳統,隨着研究報告的發佈,會鼓勵更多長者加入義工的行列。正是:「老夫喜作黃昏頌,投身公益夕陽紅」